2024年5月30日下午,学校高端交叉论坛“沪上量子大讲堂”在宝山校区乐乎新楼开讲。
中国科学院王恩哥院士以“凝聚态物理的全量子效应”为题为校内外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讲座。100余位量子科技领域及量子交叉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齐聚一堂,探讨交流量子科技的发展方向。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学校发展规划处、组织人事部、科研管理部、研究生院等部门参加研讨,上海大学量子科技研究院钟建新院长主持。

张建华副校长首先致辞,国家将量子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科技战略之一进行了前瞻性布局谋划,上海市也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推进量子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和发展量子信息新兴产业,支撑量子信息领域发展。上海大学科技创新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前谋划布局,将量子科技作为学校“五五战略”的重要一极,打造新质科技力量,加快形成局部高峰。张校长表示,王恩哥院士担任学校量子科技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指导学校量子科技及量子交叉科学领域发展,争取在量子科技前沿领域取得创新突破,跻身于国际量子科技的全新赛道。

王恩哥院士基于凝聚态发展史,从薛定谔方程出发介绍了凝聚态物理中的经典问题,引出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中所忽略的非绝热近似。他指出,在过去的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将原子核作为一个简单的球棍模型的“球”是不够严谨的,而只有将原子核像电子量子化一样进行原子核量子化,才能准确描述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就是需要进行全量子化效应的考虑。在此基础上,王院士介绍了其团队将氢、碳等轻元素的原子核量子化而开展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如:“单个离子水合物的人工制备”,“水合钠离子的原子级分辨图像”,“二维冰的生长和表面预融化”等,表明全量子化效应对于理解水等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反常特性至关重要。相关成果2022年至2024年,在Nature、Science等正刊连续发表。




讲座后的互动环节,王院士与参会学者、师生就“离子的波长与能级的关系”、“原子核量子效应与原子序数关联”等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探讨。

本次论坛由上海大学量子科技研究院、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高等研究院、上海大学理学院联合主办。学校举办高端交叉论坛,旨在组织国内外高水平科学家,围绕国家与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前瞻性、引领性和颠覆性科学问题,引导科研人员注重科研范式变革,摆脱惯性思维,开展科学研判,凝练关键科学问题,从而产出引领科技发展的重大原创成果。进一步优化多学科会战运行机制,构建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全力打造“换轨超车”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