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举办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

创建时间:  2024-11-28  严巧赟   浏览次数:

 

11月26日,“上海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在宝山校区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主办,旨在积极推进落实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等7部门印发的《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支持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科研创新提质工程,全面展示上海大学科技创新成果,深化政、产、学、研、金等多方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孙以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震,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翟金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从春,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上海大学原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终身教授方明伦,上海电力大学原校长曹家麟,市教委、市科委、宝山区科委、静安区科经委、嘉定区科委相关领导,投融资机构代表,企业代表,科技园区代表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师等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常务副部长张新鹏主持。

 


 刘昌胜校长在欢迎辞中,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莅临上海大学表示热烈欢迎,他重点介绍了上海大学在新发展阶段取得的发展成就。学校聚焦“五五战略”打造创新发展新格局,开展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能级。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向纵深拓展,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内容不断深化,成果转化效能迅速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面对大国战略竞争博弈加剧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将全力推进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本次会议的推动和落实,将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注入新的活力,为国家和上海市的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赵震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大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并且产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开展了多项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位居上海市前列。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原始创新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质量的成果转化是融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宽高校办学资源、支撑大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高校的高质量成果转化要把握好畅通的链条逻辑和对象逻辑,构筑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秉持系统性思维,加强优秀的人才培养,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提升专业化的服务能力,重点抓好技术经理人和概念验证,推动创新成果加快孵化。

 

翟金国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是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促进高校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是关键,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改革。上海大学一直重视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走在上海市属高校前列,积极参与《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工作,出台了相关的配套制度,搭建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当前,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深化赋权改革,推进全过程、全链条的创新突破,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希望上海大学加强协同,探索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鼓励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要打造成果转化的专业化队伍,通力合作畅通全链条转化流程;要营造创新生态,在概念验证、转化基金、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快推进,探索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和方法。

 

张建华作《上海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报告》,对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做了全面的展示,也深入地剖析了当前形势,对学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五五战略”,提升服务上海高质量发展能级;聚焦组织方式创新,打造校内高水平科研平台,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好有组织科研,策划重大科技项目;增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内生动力,助力科技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各学院、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科研情况,自主策划和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周活动,例如化学前沿论坛、人形机器人创新协同发展论坛、新文科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交流会、“宏才远志 嘉创未来”通信学院2024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等。

 

学校紧密围绕“五五战略”,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会议展示了“百项科研成果展演”专题视频,并在会场周边布置了“百项科研成果”展板区,全面展示科研创新成果。

 

 

会上,揭榜挂帅项目指南发布。学校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着力点,实施多学科协同攻关,分别在集成电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发布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指南,旨在汇聚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解决领域内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上海大学多家学院与合作企业举行签约仪式。上海大学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微电子学院与上海晶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医学院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化医学研究院与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与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路径,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东华大学孙以泽院士围绕“碳纤维复材自动化成型技术与装备及其发展趋势”作特邀报告。面向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长期致力于纺织装备与控制的基础创新与应用研究,孙院士分享了其团队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融合“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他的成果转化经验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群彦从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的推进方面作专题分享,并就上海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共同探索、改进和优化实施。

 

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作鹏分享了“‘大零号湾’建设情况”。“大零号湾”作为上海“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的实践地,使高校的科研工作者真正实现了“校内搞科研、校外搞科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科研与产业之间的壁垒,还大大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大平台,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上海大学校长奖获得者杨绪勇教授分享特邀报告《从量子点发光材料看如何开展基础研究》。杨绪勇教授主要从事量子点显示技术研究,2023、2024连续两年在国际顶尖期刊《Nature》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具有丰富的基础研究经验。每一次重大技术的变革都始于基础研究,杨教授的研究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量子点显示技术的革新与发展,还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海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大会举行了四个分论坛,分别在宝山校区和嘉定校区开展。区科委相关领导、投融资机构代表、企业代表、科技园区代表以及上海大学相关科研团队等各界代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医疗大健康科技成果路演专场”“校企多方对话”“地方研究院经验分享及政策宣讲”以及“成果转化门诊”,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大会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为学校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注入活力。上海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个面向”,秉承“自强不息,道济天下”的校训精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科研成果用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以勇立潮头、追求卓越的昂扬斗志,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奋力谱写上大发展的新篇章!

上一条:机自学院科研团队科技成果转化——上海市首张脑机接口医疗注册证

下一条:上海大学成立人形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