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学史》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创建时间:  2008-06-20     浏览次数:

文学院中文系董乃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学史》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中国文学史学史》(共3卷),由董乃斌、陈伯海、刘扬忠主编,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2007年)和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年)。

【简介】

《中国文学史学研究》是1996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时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董乃斌。2001年该项目按时完成,其最终成果三卷本《中国文学史学史》于2003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获14届中国图书奖,同年获19届北方15省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7年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中国文学史学史》由董乃斌、陈伯海、刘扬忠任主编,参与写作的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该书全文122万字。除长篇导言和全书结束语外,第一卷“传统的中国文学史学”,描述前科学(或曰潜学科)时代中国人形形色色的文学史观念及这种观念的演变发展。第二卷“中国文学通史与断代史的产生与演变”、第三卷“各类文学专史的形成与繁荣”,集中叙述十九世纪末以来在日本和西方学术影响下产生的中国文学史学,在叙述中突出了中国文学史由初起到具备现代形态这一主线,其所涉范围囊括了文学史中的通史、断代史、民族史、地域史、文体史、专题史、交流史等种种类型。中国文学史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地位重要,文学史研究和撰著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并发展了一百年,但这百年历史尚未很好总结,《中国文学史学史》及时地填补了这个学术空白。回顾以往,是为了继往开来,本书为文学史学科在新世纪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出发点。

本书的具体特点可从纵横两方面来看。就横向结构而言,由于紧紧抓住与文学史关系最为密切的史观、史料、史纂三个要点来统观全局,从而为全书奠定了科学而严谨的基本框架。而从史料出发,以丰富确凿的史料来体现和充实这个框架的做法,则使这部前所未有的“文学史学史”得以真正确立。从纵向角度看,本书从先秦两汉一直叙述到二十世纪末,做到了立足当代,贯穿古今,既不割断历史,又突出了现代观念。全书着意勾画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撰著由传统方式向现代规模演进的轨迹,突出中国文学史学史的基本脉络,细心考察文学史演进中诸种内部与外部关系的交互作用,实事求是地估量各种理论观念、史料工作和史纂形式的历史成因及其利弊得失,并认真探讨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把新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和著述推向了新高度。特别是本书结束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体现了撰著者的深入思考,更促进了有关文学史学原理的持续性研究。

《中国文学史学史》出版后,得到学术界普遍好评。本书的主要特点被概括为“宏通的史学观点、严密的理论体系、独到的史学思维、透辟的理论分析”,“堪称一部比较系统、详明、科学和史论一体化的中国文学史学史”。此书的意义则被认为是“在文学史研究领域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学史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学科意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部书的问世,标志了‘中国文学史学史’这门文学研究分支学科的建立”。(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3月20日第8版对该书的介绍,文章标题《文学史学的开山之作》)

上一条:现代文学教学方法与教材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下一条: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