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上海大学这个实验室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

创建时间:  2023-03-20  徐婷婷   浏览次数:

2023年2月,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申报的“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新建立项。


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牵头,以上海大学考古、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等重点学科为依托,联合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力工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理学院、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等共同申报。


溯本求源 守护文明

该实验室聚焦硅酸盐质文物保护,针对我国硅酸盐质文物劣化机理不清,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材料与文物本体的作用机制、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文物保护材料评价体系严重缺失,硅酸盐质文物无损检测方法与技术适应性不强,硅酸盐质文物信息数据分散化、碎片化严重,采集的规范性不足、数据表达完整性不够,与文物本体病害关联性不强等重要共性问题开展研究。


潜精研思 勇攀高峰

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围绕国家文物保护与利用重大需求,聚焦国家、上海市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战略,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凝聚高水平人才力量,建立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文化遗产保护科研与教学平台以期解决文物保护方面的共识问题、重点问题,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发展。

上海大学文保院成员赴崇明博物馆考察已出水保护木材


标杆引领 实力雄厚

实验室有固定人员68人,是一支高水平、结构优、支撑强的队伍。其中包含 “973” 首席科学家 1人、杰青 2人、长江学者1 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国家特聘专家青年专家2人、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6人、上海市海外领军人才3人、上海市浦江人才 2人。

实验室主任由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院长黄继忠研究员担任。主要骨干包括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段勇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罗宏杰教授,国家特聘专家、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黄晓研究员,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安来顺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青年专家、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啸教授,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于瀛洁教授,上海大学材料信息与数据科学中心主任钱权教授等。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于2021年10月承办“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是国家文物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的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旨在满足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全面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研究,突破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瓶颈。研究院成立以来,已在硅酸盐质文物科学认知和劣化机理、保护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大数据分析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师生在三星堆祭祀坑从事考古发掘与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学生从事石窟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师生考察石窟寺

近五年来,上海大学已在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方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此外,团队主要成员曾主持完成的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方向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目前,上海大学已成功获批上海市无机质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文化遗产全生命周期科学保护重点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共建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成立了国内首个化石联合保护中心。同时上海大学是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常任执行理事单位和秘书长单位。这些不同层次的平台为上海大学考古与文物保护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上海大学与中共一大纪念馆共建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上海大学提出了面向未来、聚焦特色、交叉融合、打造高峰的“五五战略”,把“考古与文物保护”列入上海大学“十四五”期间“五大阵地”重点建设方向。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将以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动考古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逐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物保护教育基地,成为支撑国家、地方考古和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蓄水池和孵化器。



上一条:上海大学组织参加“创业中华·智造台州” ——高校海归创新创业科技成果洽谈会

下一条:“擦亮火花,共创未来” ——华为任正非总裁在“难题揭榜”火花奖公司内外的获奖者及出题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